返回列表 回復 發帖

攝影中的空間語言

攝影是在二維平面上進行三維空間表現的一門語言藝術。在具體的攝影創作過程中,我們主要是通過恰當運用透視原理來表現空間的。在攝影中廣泛應用的透視原理主要有三種。

  一種是幾何透視,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近大遠小原理—距離拍攝點越近,物像就越大;反之距離拍攝點越遠,影像上物像就越小,在現實中延伸到遠處的鐵路軌道逐漸變窄就是由於線性透視的原因造成的。在攝影創作過程中我們可以利用這種幾何透視產生的壓縮變形,適當地誇大或者縮小透視效果來表達到體現空間感的目的。根據實際拍攝需要選擇適合的視點來表現我們的主題。

  通過控制線性透視的效果的強弱和畫面縱深度來表現空間,主要受拍攝時所使用的鏡頭焦距的長短,拍攝位置、方向、距離,以及畫面中的物象等因素的影響。攝影師最常使用的標準鏡頭是仿照人眼的視覺範圍設計製造的,所以使用標準鏡頭拍攝的畫面也就與人眼通常視覺的感受的透視效果最為相似,符合人的視覺習慣,這也是標準鏡頭最受攝影師青睞的原因。

  法國著名的抓拍攝影大師亨利·卡蒂爾·布列松就是使用萊卡相機和標準鏡頭拍攝了大量經典之作。他只使用標準鏡頭的原因就是看中了標準鏡頭和人眼視覺相似這一點。布列松使用標準鏡頭拍攝的故事也成為攝影史上的一段佳話。

    廣角鏡頭拍攝時取景範圍比較廣而且景深比較大,適合表現較大空間的物象,可以將很大範圍內的景物都包含在同一畫面之內,這樣畫面近大遠小,物象之間的對比就比較明顯,利於體現空間深度和廣度;長焦距鏡頭由於其焦距長、景深短,拍攝的視角範圍比較小,通常會壓縮空間感和縱深感,一般利用長焦距的這個特點來壓縮空間透視,以突出主體。

  拍攝時我們採用的拍攝位置、方向、距離也是影響畫面空間感表現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如果採用正面角度拍攝,有利於表現主體的正面形象和表現對稱美,如果畫面中物象的排列缺乏秩序感,正面拍攝出來的圖片就會缺乏透視效果,畫面會比較呆板平淡。採取斜側角度拍攝,水平線將產生一定的角度傾斜,匯聚的透視關係,利於突出空間感。因此在建築攝影中多有意採用側面位置拍攝。

  在構圖過程中將水平線條的匯聚點安排在畫面之中不同的位置,會產生明顯不同的透視效果,在實際拍攝過程中我們可以根據不同的構圖需要進行調整。另外拍攝的距離也影響效果的表現,拍攝視點離實際所拍攝的物象的距離越近,根據近大遠小的原理,透視效果越明顯。反之,透視效果不明顯,空間感越弱。另外,在拍攝中我們也要注意被攝體之間的佈局關係,要防止被攝體之間互相重疊,適當處理好前景、中景、和遠景的關係,使前景和背景的景物分佈錯落有致,這樣才能更好地表現深度空間感。

  另一種常見的透視是影調透視。影調透視主要是由空氣透視造成的,它與光線和空氣中的介質有關。簡言之,距離拍攝點近的物體的影調就比較明晰;而物體離拍攝點的距離越遠,影調則越模糊。在黑白攝影中通過對影調關係的控制來表現主題尤為重要。近景的影調細膩明確,而隨著距離推遠,在一定景深範圍之外的物象就會模糊,這也是符合肉眼觀看的感受的。
影調透視與天氣情況和大氣的狀況關係很大,在天氣晴朗的時候空氣透視很明顯,表現的空間氣氛很強,在陰天或者是有霧的天氣,影調透視效果就會減弱,畫面的層次感會降低。在實際拍攝中我們要根據拍攝目的選擇合適的天氣。如果天氣情況不是很理想,我們還可以使用一些特殊的攝影附件來提高改善景物的透視效果。UV鏡是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攝影濾鏡,可能現在每個鏡頭上都有UV鏡。當拍攝開闊的遠景或進行航空拍攝的時候,由於有大量肉眼看不到的紫外線,會導致照片上的遠景蒙上薄霧而影響遠處物象清晰地展現。在鏡頭前加UV鏡就能減弱這種薄霧,增加影像的清晰度,改善透視效果,從而可以更好地表現空間效果。

  談到運用攝影語言來表現空間,最好的辦法莫過於運用光線的塑造能力了。在某種程度上講,上面提到的通過攝影透視來表現空間也屬於利用光線來表現空間的範疇之內。我們知道在各種造型元素中光線是最具塑形功能的。當光線照射在物象上時,由於物象本身材質的不同,反射率會不同,因此產生不同的明暗鮮果,表現出不同的立體空間感。光線的位置、方向、面積、強度對物象的空間感的表現都會有不同的效果。如果在攝影棚內拍攝的話,各種光線效果都是可以選擇並控制的,如果在室外拍攝,光線效果無法預期,但我們可以利用已瞭解到的不同光線的表現力來選擇合適的時間,在適當的時間拍攝。時間的選擇在拍攝風光和室外建築的時候是非常重要的。

  利用光線透視、影調透視來表現空間的方法在某種程度上是由於客觀原因決定的,人為控制的範圍很小。但在拍攝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改變景深來實現對空間的控制。大家都知道,在拍攝的過程中使用不同大小的光圈會改變景深的效果。在使用相同焦距的鏡頭、焦距一致的情況下,使用較大的光圈景深的範圍就會縮小,光圈越小景深範圍就會越大。在藥表現大場面的時候使用小光圈會增加景深範圍而有利於空間感的塑造,而使用大光圈淺景深則不利於空間的表現。

  美國著名的F64小組就是由於使用小光圈而著稱。該小組成員中最著名的攝影師安塞爾·亞當斯使用小光圈拍攝了表現美國的威廉森山。他的很多著名作品就是使用小光圈拍攝的,可以將從最近點到最遠點距離的景物都表現得盡可能清晰。在創作中並不是在所有的情況下我們都需要表現寬闊的空間來塑造照片的氣氛。相反,有時候還需要通過壓縮空間來表現主題,這樣的話就需要大光圈來發揮作用了。大光圈可以將背景中的物象虛化,這樣在畫面中前後物象清晰程度產生反差,透視感減小,畫面精煉,強化主體。

  色彩在距離拍攝點遠近不同時也會有一定變化,這就是所謂的色彩透視。色彩透視與空間透視相關。近處的色彩飽和度比較高,遠處的色彩黯淡。色彩本身在表示距離和空間方面也有很奇妙的作用,不同的色彩會給我們不同的距離透視和感受。通常情況下,明快鮮艷的暖色如紅色稱為前進色,藍色等冷色被稱為後腿色。在同樣距離範圍內,紅色會比藍色顯得更為接近拍攝主體;飽和度高的色彩和飽和度低的色彩在感受上顯得離我們更近。在拍攝過程中通過對前景和背景的不同色彩搭配也能夠營造視覺感受上不同遠近的效果。
返回列表